关于切实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2025年)
发布时间:2022/06/2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委、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引领带动全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夯实制造业大优强、绿新高发展基础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提供重要支撑,结合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要求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培育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为主线,聚焦产业明确、梯队培育、创新发展、管理提升、数字赋能、融资拓展,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坚定不移走专精特新道路聚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全市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助力我市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二)培育目标。培育一批在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在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作用突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5年,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达到600家。

)重点领域。围绕制造业短板弱项且技术含量较高的细分领域,产业导向范围符合国家《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网络强国战略领域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主导产品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重点产业链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

二、重点任务

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1.专精特新培育梯队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苗育苗工作聚焦重点领域筛选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苗子企业。建立专精特新培育库,按照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等多维度培育标准,筛选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优质中小企业入库,打造专精特新苗子企业重点培育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成长梯队。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企业的监测、指导和跟踪服务,实行动态化管理。鼓励企业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对照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标准梯次申报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2.加快关键领域“专精特新”布局。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创客中国”宁波大赛、并增设“专精特新”专题赛等活动,挖掘一批优质“专精特精”企业和项目。支持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围绕拓展新业务、延伸链条、补齐短板等方面建设实施项目培育孵化专精特新”新主体。推动“专精特新”链式集聚,优势龙头企业为牵引,引进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企业和配套项目。瞄准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弱项开展“专精特新”精准招商,有效扩充“专精特新”企业主体。〔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3.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需求摸底,建立动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清单。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按获得国家财政资金实际到账支持额度的30%、原则上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技术需求和科研成果转化对接优先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和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台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的创新研发支持力度推动强链补链新产品开发生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4.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到2025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万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到2025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力争突破15000家。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功能区对高新技术企业再按2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标准给予奖补。强化甬江实验室以及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校院所创新优势,推动优质成果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落地转化。引导大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共享产能资源。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支持企业自建或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产业(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推动现有企业研发平台升级为省级、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2025年,力争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5.提升行业话语权加快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明专利、PCT专利拥有量,加速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预审力度,帮助相关领域企业缩短审查周期。引导大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共同完善产业链专利布局。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标准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先进团体标准,积极参与浙江标准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6.加强“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培育。与国内一流高等院校或机构合作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培育,到2025年,累计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新时代发展理念的企业负责人达150人。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干事担当,提升精细化质量管理水平。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参与涉企政策制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7.强化“专精特新”品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坚持品牌化战略,加大宣传力度,讲好专精特新自主品牌故事,积极参与驰名商标、品字标浙江制造等特色称号认定,提高行业知名度。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大型展会,搭建产品、技术展示平台。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8.提升“专精特新”产品与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攻关、标准比对,推动主导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支持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风险管控提升行动全面推广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完善高风险领域内控制度,积极参评各级政府质量奖。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9.提高政府采购力度。积极落实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其中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将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比例提升至40%以上,且货物和服务项目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70%;顶格执行小微企业享受的政府采购评审价格扣除比例。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进行重点推荐,其科技创新产品、服务首次投放市场的,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予以限制。鼓励采购单位通过政采云制造(精品)馆采购“专精特新”产品,提高预付款比例,加快资金支付。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政采贷授信额度、提供利率优惠和绿色通道。责任单位:财政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10.加强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指导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列入知识产权贯标行动的实施重点,推进知识产权全类别、全领域、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力争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贯标清零指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建立符合自身技术要求、行业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人防、技术防、制度防等多位一体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全面推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商业秘密保护基地〔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推进企业数字化赋能。

11.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数字化转型意识,开展企业数字化改造需求排摸,做好精准对接服务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推动ERP、MES、PLM、WMS、APS等工业软件应用,鼓励采用工艺路线仿真、可靠性评价等先进技术,实现产品数字化设计和优化逐步实施环节自动化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的分步发展路径2025年,建成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标杆企业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12.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上云上平台”降低企业IT建设成本,逐步将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等核心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便捷获取数字化服务。结合各地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和“1+N+X”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以“平台+APPs”等方式推动平台化服务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集成一批面向典型场景和生产环节的解决方案和工业APP。〔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13.强化企业上市培育。加强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以及新三板深度合作,支持专精特新特色板块建设。至2025年力争实现“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达300家支持“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优先享受新三板绿色通道产品,有效提升企业挂牌新三板及赴北交所上市的效率。有序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筛选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进入市拟上市企业培育库。加强专精特新上市储备企业专业辅导,引导支持企业股改、挂牌上市。对新上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额外补助100万元。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14.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以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和高端品牌为重点的境内外并购,加速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稳妥提供并购贷款、银团贷款、投贷联动、财务顾问、信托和基金等服务,为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提供融资支持。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宁波证监局市经信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保监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15.创新“专精特新”特色金融服务。引进设立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创基金。推进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并纳入重点服务名单,开发专精特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重点关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和保险需求,力争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贷需求全覆盖、保险产品全覆盖。积极推广无还本续贷,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和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鼓励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专精特新特色服务,积极开展企业专场投融资路演活动、企业专项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宁波银保监局、人行中心支行、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统筹领导作用加强市、区两级联动共同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积极鼓励各地、各部门及时根据本实施意见精神,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22年起,明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列为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加强对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指导。责任单位: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强化要素支持。加强财政资金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补助与激励,市本级、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具体落实财政资金,专项用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培育。明确对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并安排奖励资金的10%用于专精特新公共服务。对首次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体设立3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根据实际情况按不低于A档享受评价结果应用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土地、人才、用工、用能、排放等方面给予要素倾斜和优先保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市能源局、市环保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强化服务供给。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识产权应用等公共服务。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服务支撑作用,通过点、线、面多维度、多层次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

   (四)强化宣传示范。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系列宣传,加强“专精特新”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总结推广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经验做法,树立“专精特新”先进典型,推介企业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各类评选表彰活动中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依托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宁波制造业品牌的融合宣传,提升宁波“六个之都”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局、

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